从《万历十五年》反思教育
2021-09-13 15:33:08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 编辑:周媛 | 作者:贺志炯          浏览量:28439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值得重读的优秀书籍。开篇说:“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年,平静中透露出帝国行将就木,万劫不复。”大明王朝被困住了。




有人或许会从大历史观的角度来评价被困住的大明王朝;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说被困住的万历皇帝。

万历也曾怀揣着理想,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他忍耐着早朝、经宴、祭祀等无聊、苦闷甚至辛苦的日常;他努力地孝敬母后,尊敬师长。从早期的万历皇帝的人生轨迹来看,未来的他前途似乎不可限量。

但他书法精进时,张居正首辅却用“于国事无补”扼杀了他这一爱好。他不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允许舞枪弄棒,不允许和太监们抛银叶子玩,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册封太子。

于是万历慢慢明白了,他的帝国,他身边的官员、母后、老师“要把他强迫纳入他们所设置的规范,而不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

最初,他只是情绪有些失控,然后他让我们看到了最可怕的一面:曾经尊敬的师长张先生被清算。曾经最亲的母亲变得冰冷而疏离。最后,他开始长达20多年的消极怠工,帝国也从此走向毁灭。

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身边一个个像万历一样个性被困住、导致迷惘的学生。

当他们还小的时候,无比仰仗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他们很乖巧,似乎一切均在父母的“掌控”之中;但是孩子终究会慢慢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而“家长”们却无视他们的诉求、爱好、情绪的表达,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志行动。突然有一天,“家长”们不能接受地发现孩子竟然开始顶嘴了,甚至还有肢体的对抗,更有甚者离家出走或更用极端的方式来相威胁。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乖”孩子:他们不抵抗,似乎言听计从。有家长就曾对我说“我家孩子从来不反对我为他安排的各种补习,可是他的成绩就是不见起色”。而另一边补习老师也说:“孩子很乖,但是就是感觉在这里是应付打发日子。”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报复”,他们用这种方式来无声地和父母对抗 ,这种对抗和万历皇帝消极怠工如出一辙。

于是我们开始茫然,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其实无论是上述哪一种行为方式,都是他们情绪的一种表达;这种情绪的表达恰恰被“家长”们忽略了。小皇帝在文华殿如果结结巴巴或者读出错字,张居正就会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而且,另一位“家长”冯保也会把小皇帝的各种情况汇报给慈圣太后。太后一怒之下,就会让小皇帝受到长跪的处罚,有时竟可达几个小时之久。他们都只把他当领导人来培养,却忘记了他其实也是一个小孩子。

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万历作为一个人, 他有着怎样的情绪变化,有什么样的诉求,他有怎样的爱好。作为帝国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只是“以爱为名”下的提线木偶。

而我们有时也很少真正关心孩子在现今巨大的升学压力下的情绪的表达和宣泄。我们有时认定了一些武断的教条,相信强迫孩子服从这些教条,就能教育好孩子,而忽视了分析孩子身边种种细节问题,并在具体问题上采用具体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于是我们慢慢毁掉了孩子本应有的人生乐趣,制造了一个个没有温度失去灵魂的孩子。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从中或许能得到更好地反思:我们教育孩子,首先得与他们共情,能倾听他们的情绪表达,这样才能培养他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一段话:“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学习环境下,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不那么焦虑、功利,给孩子一点儿空间,让孩子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让他学会和世界相处和自己相处。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拥有教育的智慧,不被孩子的成长所困。

责编:周媛

来源: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